汶上县召开《中都历史文化丛书·法治篇》出版发行新闻发布会 |
||||
|
||||
2025年9月12日下午,汶上县在县国防大厦隆重举行《中都历史文化丛书·法治篇》出版发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推介这一法治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发布会由汶上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周丽莎主持。人民网、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济宁日报、济宁广播电视台及市县主流媒体到会报道。丛书编撰团队、县法治文化研究专班全体成员及赞助单位负责人共同见证了新书的发布。 主持人: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_成人亚洲一区二区色情无码潘金莲_免费观看成年午夜视频_国产亚av手机在线观看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汶上县古称中都,历史悠久、文脉绵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近年来,我们扛牢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注重“两个结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行动,着力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文化繁荣不断结出新硕果。《中都历史文化丛书·法治篇》根植于汶上儒家文化、大运河文化等宝库,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形成具有时代价值的法治教育文化精品。更为可喜的是,《法治篇》是继《名人篇》《文化篇》之后,《中都历史文化丛书》的又一华章,为汶上深化文化“两创”、推动以文化人再添力作。 今天很高兴邀请到: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张益刚,汶上县委副书记周传林,县委依法治县办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县司法局局长赵娟,汶上县融媒体中心(汶上县广播电视台)党总支书记、主任(台长)袁学敏,请他们一起为大家介绍《法治篇》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参加本次发布会的记者有:人民网、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济宁电视台、汶上县融媒体中心6家新闻媒体记者朋友。 首先,请周传林书记介绍《中都历史文化丛书·法治篇》整体编撰情况,有请。 周传林(县委副书记): 今天,我们共同见证《中都历史文化丛书·法治篇》正式发布的重要时刻。这是汶上县挖掘整理地方历史文化的又一丰硕成果,也是我们传承法治精神、赋能现代治理的生动实践。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法治篇》的顺利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向莅临指导的曲阜师范大学张益刚院长表示热烈欢迎!向以赵娟主席、袁学敏主任为总编的编撰团队,以及参与丛书编写的专家学者、基层工作者,致以衷心感谢! 汶上是一片浸润着历史底蕴与法治基因的土地。从贾柏遗址实证“法源于礼”“刑起于兵”的古老智慧,到孔子宰中都推行“三法”共治的历史创举;从元明清运河漕运的法制规范,到近现代以来法治建设的艰辛探索,汶上的法治文化始终与时代同频、与民生共振。正是这份深厚的历史积淀,为《法治篇》的编撰奠定了坚实根基。 《法治篇》这套丛书,共8册100余万字,是对汶上法治文化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全景式呈现。翻开这套丛书,我们能在《汶上法治文化探源》中,触摸“准字池”所蕴含的公平和谐司法理念,看到传统文化与法治精神的深度融合;我们还能在《汶上古代法治人物》中,结识80位从远古到清末的法治先行者,其事迹至今仍能给我们深刻启迪;能在《汶上近现代法治发展史略》中,回顾1912年至2023年汶上法治建设的风雨历程,每一段历史都凝聚着汶上人的智慧与担当。 《法治篇》不仅注重历史的“厚度”,更兼顾现实的“温度”与实践的“力度”。《汶上法治实践及典型案例》汇编了12个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4个法治示范基地的建设成果,收录了31篇涵盖诉讼、判决、执法、调解、复议的典型案例,让我们看到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应用;《汶上法治文艺和理论研究》通过书法绘画、戏曲小品、法治微短剧等鲜活形式,将法治精神融入文化创作,更以20篇理论文章探索法治发展规律,为解决实际法律问题提供智力支持;《汶上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则以宪法为引领,结合校园、家庭、社会三大场景,通过“经典案例+法律疑问+以案释法+法条链接+名言警句”的模式,为青少年播下法治的种子,守护他们健康成长。 各位同志、朋友们,编撰这套《法治篇》,是从汶上的法治过往中,提炼出可借鉴、可传承、可发展的精神内核,那就是始终坚守的公平正义、始终践行的为民初心、始终追求的治理效能。当前,我们正处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汶上的关键时期,这套丛书的出版,既是对汶上法治历史的“存史资政”,更是对未来法治建设的“教化育人”。它将激励我们每一位汶上人,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新时代的法治实践中勇担使命、砥砺前行。 希望全县各级各部门以《法治篇》发布为契机,深入学习研究汶上法治历史文化,将其中的智慧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希望广大干部群众认真研读这套丛书,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共同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预祝本次发布会圆满成功! 主持人: 好的,感谢周书记的详实发布。 接下来,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所代表的媒体机构。好的,首先请那位记者提问。 人民网记者: 本套丛书名为“法治篇”,可想而知是一套与法律、法治密切相关的文化丛书,请问您单位作为该套丛书的法律顾问,是如何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把关的?) 主持人: 好的,这个问题请张益刚院长回答。 张益刚(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也恰恰是我们编撰“法治篇”丛书的核心考量之一。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作为本套丛书的学术支持和法律顾问单位,我们积极参与、主动作为,深度嵌入了从策划到成书的重要环节。我们的把关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第一,在内容层面,我们从“核心概念、法律依据、价值导向”三个方面保障丛书的专业性、准确性与思想深度。 一是确保核心概念的精准性。法学院组织了法理学、宪法学、法制史、行政法学等领域的资深教授团队,对书中涉及的“法治”、“正义”、“权利”等所有核心概念进行逐一审校,确保其界定清晰、阐释精准,符合法学通说,从源头上避免了常识性错误和误导性表述。二是确保法律依据的准确性。我们根据丛书的内容,建立了专家“对口审校”机制。每一位专家负责核查一册书籍内引用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是否现行有效,解读是否恰当无误。这是我们内容可信度的坚实基础。三是确保价值导向的正确性。丛书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学院专家确保了所有论述既体现了法治的普遍价值,又牢牢扎根于中国国情与实践,坚定不移地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保证了丛书积极、正确的政治立场与价值导向。 第二,在形式层面,我们着力从“语言、结构、风险”三个方面提升丛书的可读性、规范性与传播力。一是把控语言的平衡艺术。顾问团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专业性”与“可读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我们协助作者将通俗的语言转化为相对严谨的法言法语,同时为必要术语配设了通俗解读,让法治文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把控结构的科学设计。法学院专家参与了整体大纲的设计,建议设置了“案例解析”“法条链接”“二维码展示”等模块化栏目。这种活泼的形式不仅逻辑清晰,也适应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让知识获取更加高效。三是全面风险审核。法学院还对书稿进行了全面的合规性审查,确保所有内容不涉及侵权、泄密等法律风险,使丛书本身成为依法出版、规范创作的典范。 总体来说,法学院顾问团队的工作是全过程、嵌入式的。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让“法治篇”丛书不仅成为一座内容精准、思想深刻的知识宝库,更成为一座形式生动、触手可及的沟通桥梁,真正为法治文化的传播贡献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张院长的细致介绍,请继续提问。好的,请这位记者提问。 大众日报记者: 刚刚我们从张院长的介绍中,了解了本套丛书在法律层面的把关审核情况,请问汶上县是如何确保本套丛书成功出版的?也请一并介绍一下丛书的主要内容。 主持人: 好的,这个问题请赵娟主席回答。 赵娟(县政协副主席、县司法局局长): 感谢您的提问。汶上县编撰《中都历史文化丛书·法治篇》的初衷,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文化“两创”重要指示精神。汶上县希望充分发挥本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诸如“民为邦本”、“礼法并用”、“以和为贵”、“明德慎罚”等法治文化特质和内涵,为法治汶上建设奠定坚实的文化理论根基。二是系统梳理地方法治历史文脉。汶上县(古称中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始祖文化、东夷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在此交相辉映。公元前501年,孔子曾在此出任中都宰,其治理理念和实践对后世影响深远。深入挖掘这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法治元素,将古代汶上在治理社会、维护秩序方面的法律制度、法治思想等进行系统的梳理,是我们当代人的使命与责任,也是古为今用所需。三是构建汶上文化体系完整性。法治文化是一个地区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编写该套丛书有助于完善汶上县的地方文化体系,使汶上的文化呈现出更加全面、立体的形态。四是服务当代法治建设与教育。通过梳理近现代汶上县法治建设进程、司法实践及典型案例,编写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等,为全县法治政府建设及多元社会治理提供宝贵的借鉴,并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的多元需求。 基于以上考量,我们于2023年末举办了一场名为“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法治思维的智慧”的研讨会,2024年初,由汶上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召集各方贤能,组建了由26名部门单位人员共同参与的编撰工作专班,并邀请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为法律顾问单位,正式开启编撰工作。历经一年有余,《中都历史文化丛书·法治篇》终于印刷、出版。 《中都历史文化丛书·法治篇》的出版,对汶上县的法治建设具有多重意义:一是为法治汶上建设提供历史文化支撑与理论根基。丛书深入挖掘和整理了汶上本土的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揭示了历史上的法治人物、法治实践及其背后的治理智慧。这为当前汶上县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参照和文化底蕴,有助于增强法治建设的 “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使现代法治精神在汶上文化中找到深厚的土壤和鲜明的特色。二是助力法治文化传播与法治社会建设。丛书作为一套系统的文化教育资料,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包括探源、人物、案例、文艺等),成为法治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它有助于推动法治文化进校园、进机关,提升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的法治素养,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文化滋养。三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汶上县近年来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如“5+2”法治营商环境的打造、全省首家调解协会的成立并发挥作用等。丛书中对古代治理智慧、近现代法治发展及典型案例的梳理,能为这些现代治理实践提供历史启示和经验借鉴,探索具有汶上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四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与知名度。《中都历史文化丛书》是汶上县着力打造的文化“两创”新IP。《法治篇》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与已出版的《名人篇》《文化篇》等一起,系统展示了汶上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擦亮“儒韵福城 京杭水脊”的城市形象,提升汶上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五是丰富中华民族法治文化宝库。汶上县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其历史法治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法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套丛书将汶上的历史法治文化进行整理和传播,能够为丰富中华民族的法治文化宝库做出贡献。这有助于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展示中华民族法治文化的多元性和深厚底蕴。同时也为济宁、山东乃至全国的法治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汶上样本”。 总之,汶上县编撰《中都历史文化丛书·法治篇》,是一次探寻历史根脉、服务当代治理、启迪未来发展的文化工程。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期许,通过挖掘和弘扬本土法治文化,必将为汶上的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赵主席的介绍,请继续提问。(xxx记者举手)好的,请这位记者提问。 山东电视台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汶上县编撰出版了《名人篇》《文化篇》《法治篇》三套中都历史文化丛书,请问汶上县还有后续的编撰计划吗?) 主持人: 好的,这个问题请袁学敏主任回答。 袁学敏(县融媒体中心主任):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县连续推出了中都历史文化丛书之《名人篇》《文化篇》《法治篇》,三套系列丛书的编撰,推动了全县广大文化爱好者热爱传统文化、研究传统文化的良好风气,为汶上县深入挖掘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接下来,我们将围绕打造“汶水乡情、儒韵中都、运河遗风”文化旅游主题,编撰出版《中都历史文化丛书·名胜篇》。 2024年3月我们中都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一班人到曲阜等地考察学习,启动了有关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目前已收集汶上文庙、汶上关帝庙、汶上分水龙王庙、汶上古碑刻、汶上古国古城、汶上宝相寺等史料近百万字。 为什么将《名胜篇》作为中都历史文化丛书《法治篇》后又一编撰重点呢,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一是从文化传承角度而言,汶上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众多名胜古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编辑《名胜篇》能够将这些分散于各处的文化瑰宝以文字的形式系统地记录下来,避免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被遗忘或流失,使得汶上县独特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让子孙后代能够深入了解先辈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二是从文化传播的方面看,它将成为汶上县对外展示自身文化魅力的又一张精美名片。汶上的名胜古迹是吸引外界目光的重要文化资源,《名胜篇》能够把这些名胜的独特之处、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文化价值传播出去,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汶上旅游观光,提升汶上县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人关注汶上的文化和发展。 三是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整合旅游资源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汶上名胜的详细介绍,能够梳理出各类特色旅游线路,如祈福游、探寻游、休闲游、生态游等,并且有助于培育儒家研学、运河古迹探寻、乡村生态观光、传统文化体验等4大特色旅游产品。这不仅可以丰富汶上的旅游产品体系,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还能进一步推动汶上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将文化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 总之,编辑《名胜篇》有助于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它能让文化“动”起来、“活”起来,让游客在游览汶上名胜的过程中,更深入地感受汶上的历史文化魅力,同时也让文化在旅游的带动下,更广泛地传播和发展,形成文化与旅游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从而更好地彰显宜居宜游的“儒韵福城 京杭水脊”形象。 最后,借此机会,我对关心支持《法治篇》出版发行的汶上县中医院、山东汶源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袁主任的介绍。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先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联系汶上县司法局,联系电话:0537—7288602。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几位发布人,也谢谢大家。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